阅读需要5分钟
▼
今日头条在珠海开的大会上,有一个调查结果显示36.3%的人选择纸媒会消失,剩下的63.7%的人选择纸媒会做下去。其实,我认为无论哪种说法都很正常。到今天为止,除了周末画报和杂文报的关张以外,我从来没有为这个行业关掉那么多家报纸杂志而感到惋惜,因为我认为大多数纸媒早就应该死亡了,应该死的更多。
要我说,纸媒有没有未来,并不重要,现在全中国上上下下的杂志和报纸,大部分关掉都没关系。因为到今天为止纸媒做的好的非常少,而且现在我们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大。
我们希望在一个公平的环境里竞争,这个公平环境是指向所有人开放报道的权利,这样一个环境里面,不管是做纸媒还是新媒体我们都能成长,如果没有一个开放的竞争的环境,我们无法成长,所以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政治。政治可以决定我们活得有没有尊严,活得好不好。
其次是来自技术,技术决定我们的未来。我们报纸和杂志的进步和发展都跟技术进步有关系,像今天,我们新京报为各大门户和聚合媒体提供新闻,如果没有技术,我们也做不到。但是,纸媒这一块一定会越来越艰难,这是毫无疑问的,有人让我做新媒体,但是我不愿意,虽然我个人也是互联网的重度消费者,也经常在网络上写东西。一个问题,媒体是什么,就是跟种田农民一样,不管处于什么样的时代,农民种好了田照样有饭吃。所以我们只要做好媒体内容,想活下去,或者说想要赢得尊严,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最后,我们还面临法律问题的挑战。比如版权保护问题,我个人的文章经常被人无偿使用,但我也没办法,我也不会选择去打官司,因为我知道打官司非常难。知识产权虽然有保护,有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纸媒的未来在什么地方,我个人看法,就是踏踏实实把内容做好。
大家都问我为什么不去做微信公众号,不做自媒体,不去做创投,我说我写文章也能养活自己。
这个时代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很多同行选择追求创新,讲究媒体融合,但其实我们过去最大的一个创新、也是媒体融合的败笔,就是我们做的电子报,到今天为止花掉了很多钱,其实是一地鸡毛。
第二个败笔就是所谓的App创新,当时我在做杂志,很多做App的公司来劝我投几万块钱做一个App吧,我就在想一个问题,这个东西能给我带来什么?因为中国App的商业模式,大家其实都想挣钱,App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只能算是媒体渠道或者其他。
第三个败笔,就是所谓的资源整合。大家都在讲资源整合,但资源来自于什么地方?谁在做资源?谁都不关心这个问题。
创新是要有资本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自媒体、新媒体,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个体转型是容易的,所以,现在的新媒体、自媒体基本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
第一个,我们今天的严肃内容越来越少,包括严肃的财经新闻,更不用说严肃的政治新闻。
但是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严肃的新闻内容。去年一年里发生了很多大事,上海踩踏、东方之星沉船、天津爆炸...这些事情都表明我们需要严肃新闻。我记得天津爆炸的时候我正在家度假,但是我们整个报社第一时间全部动员起来,哪怕在休假的时候,我们也会在家里面指挥着做一些事情。当时互联网上,我们新京报做的内容被广泛传播,《今日头条》几天里使用了我们的信息,将近两亿的传播量。这个例子说明这个时代是依旧需要严肃的内容的。
第二个,媒体无能。全国这么多家媒体,为什么只有几家媒体能够提供相对严肃而又能够传播很广的内容?去年,央视CTR成立了一个研究院,他们也请我当了研究院的一个专家。我在一场会上最后一个发言,前面有一个调查说传统媒体相比于新媒体的优势在内容,我上场发言的时候就说,我们的优势是内容,那你们告诉我谁有内容?谁敢站出来告诉我你的内容?如果你有内容,你的观众你的读者还会跑掉?
第三个,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正在瓦解,新的商业模式还没确立。
第四个,我前面也提到过,有公共关怀的才能叫做媒体。如果没有公共关怀,没关系你可以做,但你千万不要讲你是媒体。做生意不丢人,但你为什么一定要说自己是媒体呢,弄的媒体好像除了八卦就没有东西了。
既然要讲媒体的未来,我可以毫不愧色的说《新京报》是中国最好的媒体,虽然我才到这里一年,但是你们可以看看它的内容,它的努力方向。
我们永远相信内容为王。内容是一,其他都是零,有了这个一,其他才有价值。我们打算利用我们的资源优势搭建我们的未来。其实,不管是新京报还是纸媒,我们的资源优势在什么地方,就是内容。内容是靠这么多年专业的努力,和所有员工的职业精神建立起来的。
我们要做的方向,就是内容供应商。过去我们可以这样写,现在我们还可以这样写,对报社机构来讲,你有内容,你就可以做。
今天《新京报》已经是新浪、腾讯、搜狐和凤凰最大的传统媒体内容供应商,四大门户的内容,有许多内容来源于新京报。我们也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聚合平台的内容供应商。我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去年我们做了1699条视频新闻,在各个平台上得到了7亿多的流量,还不包括被删掉的。2015年的12月和16年1月初,我们做的几篇内容在网络的传播量非常庞大,内容做得好,这也意味着我们收入的提高,意味着我们版权的谈判议价能力提高。
内容供应商是去年我们开始调整的一个方向,我们也开始提高内容产品价格,这个提价,我们是有底气的,因为我们有好的内容。
此外,我们不仅做平台的内容供应商,我们也在做全媒体平台。我们知道纸媒的影响会衰退,但是我们通过做纸媒培养出的员工的专业能力是不会衰减的。我们培养的记者做出的内容会分发到各种平台上,除了分发到公共平台以外,我们自己也在做一些平台,比如说我们跟腾讯合作的大燕网,比如我们跟小米、360、三胞合作的动新闻以及其他App客户端、微信等。
还有我们新的数字版。高清的数字版面,我们完全靠自己,高清版面,跟报纸版面一模一样。这是我们向新的传播平台迁移,因为我们明白在未来纸的影响在衰退,客户的群体在老化,现在年轻一代很多都是从一开始就在手机上生活,我们也需要根据新的用户习惯来建立自己的平台。
什么样的媒体能够有未来?要有品牌影响力、有内容、有资源,有了内容和资源才能够重新构建商业模式。这不一定在我们这一代做到,但我相信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会做到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