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博客观点不代表DBW立场
如果从图书销售潜力层面来考虑的话,并不是所有的社交媒体渠道都处于同一水平。
有一些社交媒体渠道肯定是与销售紧密相连的,还有一些则不是。有一些渠道中包含各式各样的商务工具,自然而然的让人们点击购买,而有一些则不是。将你的读者人群和每一个社交媒体渠道的文化混合起来,你就能够进行一次三步测试,检验哪些渠道适合你的图书销售。
但是在你进行三步测试之前,你还要整理一下你的营销理念。你对一般的营销最佳方案有没有基础的认识,有没有深层次的理解,还是完全一无所知?如果你的影响技巧还不够成熟,你就有可能成为以下几个心态的牺牲品,无法达成目标。
有时候我们倾向于将自己的社交媒体营销决策建立在完全没有预见价值的因素之上。下面是几个最常见的营销心态,会让你无法选择最有效的营销渠道。
1. FOMO(害怕措施)心态。如果所有的作者都加入了这个平台,那么它肯定是有用的,对吧?也许是,也许不是。Twitter就是这种窘境的最合适的例子。因为任何人都可以购买粉丝数量或是通过其他非道德方式获取,诱骗艺术家们一窝蜂的加入那些承诺将你的书销售给他们成千上万粉丝的网络平台。不过你完全无法得知这些粉丝是否是合格的图书买家。
作家们看到同行和营销者在Twitter大呼“买我的书”就认为它肯定有用。实际上在Twitter卖书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因为这个渠道并不十分支持购买文化,所以上面的销售业绩并不如其他已经建立起购买文化的渠道令人印象深刻。
2. 模仿营销心态。作家A在Facebook上打广告,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我要学习作家A,这样也会有相同的成绩。这种方法里面错误的地方太多的了,我都不知道从哪说起。不过让我们先说一下数据匹配不连续的问题吧。
当你开展任何一个类型的活动时,你要树立目标。这些基本上都受你的数据值的限制:你的读者的可能接触范围或者粉丝的规模、每天的基础参与程度、已经出版的图书数量和排名、社交媒体平台的规模等等。如果你复制其他人的活动内容单位考虑他们的数据标记,那么你成功的几率就会降低。
比如说,让我们假设作家A是一个历史浪漫小说作家,之前已经成功出版过3个系列的历史小说。该作家组织这一次的活动是为了为图书的出版收集电子邮箱地址。到现在为止成效还不错。不过作家A免费送出吸引新邮箱登记者的书是一本首次免费送出的畅销书。而且他出版的书还是一个畅销系列的最后一部。该作家在Facebook上有1.5万的粉丝,20天的活动预算为1000美元。现在你来了:一个青少年图书作家,仅有三本出版图书,迫切的想要建立起邮件列表但又没有吸引力。你的三本书中没有一本的书评数量超过50,你的Facebook页面上仅有200粉丝。你的整个活动仅有100美元的预算。你的活动成效与作家A一样的几率有多大?如果你没有跟他一样的数据值,那么纪律基本上就降为0了。
3. 遍地撒网心态。要出现在所有你有时间处理的社交媒体渠道中。毕竟你不要错失任何机会。我总是问这些人:“你用什么时间来写作呢?”遍地撒网的策略有两个错误的概念:我的书适合所有人,以及我所出现在的渠道越多,购买图书的人会越多。
4. “社交媒体都不好”的社交媒体心态。没有社交媒体你也能销售图书,没错。但是为什么要放弃这种被新读者发现,建立粉丝忠诚度,建立自己的邮件列表的最佳渠道呢?有这种心态的人一般有两个动机:
·我不上社交媒体。我不是用社交媒体,我也没有时间(或是倾向)去学习。
·我只是想写好书。如果我写作,读者就会出现。
现在想要成为一位作家,就要带上营销的帽子。你可以在打造粉丝群的同时销售你的图书,只要你根据简单的三步测试选择了最适合的渠道。
第一步是读者:谁是我的潜在粉丝群体,他们喜欢浏览哪些社交媒体?你只要进行一次小调查就能了解这些信息,获取正确的数据。
第二步是渠道文化:人们在特定渠道上的表现如何?这是一个人们可以随意讨论喜欢产品的舒适客厅,还是一个快节奏的新闻室,一切都是实时报道?你了解你的粉丝群众吗,这些公共领域中的人是否刚刚选择关注你?这是一个记录人们正在做什么的剪贴簿,还是说是一个虚拟的产品目录,人们只要点击就可以购买?每一个渠道都是一个小社会,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无形的规则。
第三步是渠道销售潜力:该渠道是否有工具和应用引导人们购买?是否有嵌入的行为召唤按钮或是附带的应用可以让人们直接购买?有没有工具来推广人们的口耳相传行为?你能不能在你的文章中加入销售链接或是登录页面?你能加入产品图片吗?是否有价格合理的动态广告平台来拉高你的销量?
社交媒体营销必须不仅仅是简单的为喜欢你的书的人建立起一个群体。最好的平台能够帮助你完成你的业绩目标。
建立起忠诚的粉丝,通过正确的渠道销售图书。保证你的选择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