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咨询:010-63396898
电话:010-63396881
地址:北京市 东城区 建国门北大街 金成建国5号
行业新闻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数字出版从大变强打造全国排头兵

发布日期:2016-03-23 点击:978


  • 发布日期:2016-03-22
  •  
  • 作者:张林、陆志霖、胡芬娜
  •  
  • 来源:羊城晚报
  •  
读者在数字阅读设备上看报,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实现数字化出版,这是近年来广东数字出版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读者在数字阅读设备上看报,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实现数字化出版,这是近年来广东数字出版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何奔 摄
 
视频、动漫数字出版形式等对中小学生很有吸引力
 
视频、动漫数字出版形式等对中小学生很有吸引力 郑迅 摄

      数字出版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广东省新闻出版业乃至整个文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十二五”期间,广东新闻出版产业总体规模连续五年保持全国首位。“十三五”开局,广东立下目标,信心满满——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深度融合,鼓励转型升级,提高新闻出版效能,进一步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提升广东省数字出版业的竞争实力和影响力,打造全国数字出版产业“排头兵”,推动广东省数字出版业更好更快协调发展。

      成绩

      产业规模连续五年全国居首“十二五”期间,广东新闻出版产业总体规模连续五年保持全国首位,营业收入、利润等多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国之冠,2015年总产出达到2200亿元、增加值600亿元、纳税总额超过100亿元——

      产值稳步增长,结构日趋完善,数字出版集群化初具规模,形成了点、线、面立体化发展格局。目前,全省拥有互联网出版资质的企业58家,关联企业超过3000家,总产值超过1800亿元,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区和密集区的数字出版产业带。

      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转型试点全面铺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等11家企业入选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广东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等22个单位被确定为省级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产业链发展方面,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成效显著,重点打造数字出版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集聚效应明显,目前进驻单位超过200家,就业人数17000多人,资产合计19.8亿元,年营收超百亿元。

      数字出版产品丰富多彩,形成了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刊、原创网络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游动漫、手机出版物以及基于各种移动终端的数字内容和应用在内的较为完备的数字出版内容体系。

      数字出版平台纷呈,形成了电信运营商型、技术服务型、文学创作型、互联网门户或信息服务型以及电子商务型五类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各平台特色鲜明、优势各异。

      产业推动力方面,数字出版技术不断升级。ISLI/MPR、电泳显示、语义智能分析、数字版权保护、云出版服务等数字出版关键技术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内容、技术、载体、运营等产业链各环节融合与合作不断深化,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数字出版产业体系。同时,跨平台阅读技术、结构化版式技术、内容结构加工技术、数字出版标准进一步规范,手机、动漫等多项数字出版标准的制定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目标

      从出版大省向出版强省跨越

      今年1月,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在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要推动广东从出版大省向出版强省跨越。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白洁说,未来五年,广东省数字出版业将面临极为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服务对象网民化、用户终端移动化、阅读方式碎片化、受众需求多样化等趋势日益明显,传统新闻出版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与困难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

      《广东省“十三五”数字出版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到2020年,全省数字出版年营收达到1000亿元左右,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年营收300亿元左右,整体规模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加大研发和技术创新力度,确立一批示范单位、项目、基地(园区),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新闻出版机构,数字出版总产值占同期全省新闻出版业总产值30%以上;拥有互联网出版资质单位100家以上,在全省建成3-5家各具特色、年营收超百亿元的数字出版产业园区,培育10-15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重点新闻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据重要比例,国家级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达到10-15家,省级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达到50家;全民数字阅读率达到60%;建设数字内容投送平台2-3个;建设3-5家具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为此,将在推进传统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建立数字内容传播体系、加快内容资源整合、关键技术研发应用、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重点突破,进一步向智慧型新闻出版方向发展。以数字化带动新闻出版业现代化,鼓励自主创新,研发数字出版核心技术,推动新闻出版传播技术升级换代,建立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新闻出版传播体系。“构建要素完整、结构合理、水平先进、效益良好、多方共赢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新格局,把数字出版打造成我省新闻出版业的支柱产业。”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钱永红说。

      路径

      媒体转型从相“加”到相“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融合发展,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

      近年来,广东省的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以及转型发展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亮点频出。

      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贯彻落实中央改革部署,出台《广东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我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工作目标、任务举措和保障措施。

      慎海雄表示,对于广东省主要媒体来说,必须立足于继续发挥好舆论引导主力军作用,把争夺用户和阵地作为头等大事对待。在目前媒体整体发展环境和阶段下,主流媒体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思路。一方面,要努力守住传统媒体阵地,提升内容质量,利用更好的服务延缓受众流失的规模和速度;创新营销手段,维持广告和发行等传统营收的相对稳定,努力为转型发展赢得时间。另一方面,要前瞻布局,寻找未来的战略支点,大力向新媒体拓展,抢夺互联网阵地和用户,在资源重构中再造媒体的核心载体与平台、内容支撑体系、生存赢利模式,努力实现华丽转身。

      钱永红说,通过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等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和省级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的示范,广东探索出了传统媒体转型的路径、核心和关键。路径从“+互联网”变为“互联网+”,又变为“融”;核心是技术;关键是产业综合竞争力。

      对此,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红兵深有体会。羊城创意产业园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实施“以传媒树品牌、以园区聚要素、以产业促融合”战略的重要平台,也是集团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独特优势。羊城创意产业园自2007年开始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一园多区”格局。其中羊城创意产业园主园区以“文化、科技、金融”创新融合为定位,有效聚集超过100家网络科技、创意设计、文化传播企业,初步建立起视频直播、音乐移动播放、在线电台、在线游戏制作、实体演艺剧院、偶像专属剧场等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多元传播生态。羊城创意产业园东风东园区定位为“大众创业基地、报业转型平台、城市更新样本”,引入广州首个“腾讯众创空间”,以“腾讯众创空间+移动互联网生态树”的业态模式,吸引了众多高新科技企业和团队进驻,迅速成为广州城市中心区创新创业的新地标。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紧建设羊城创意产业园广州东园区和南沙园区,为进一步聚集要素资源、服务融合发展提供新平台。”刘红兵说。

      传媒巡礼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提升创新能力和产品服务

      近三年以来,南方报业加紧实施“深耕主业、多元开拓、加快转型、融合发展”的发展战略,加快数字出版转型步伐,先后启动南方网和南方日报融合、南方舆情数据服务、289艺术园区建设、“南方+”客户端等重点示范项目,带动形成以集团整体转型发展为主体,以集团重点项目和各单元创新重点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融合发展布局。

      目前,南方报业在内容结构上形成了党报党刊网、都市类、财经类、时政人物类、时尚旅游文化类五大媒体集群,产品结构上形成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广电媒体、户外LED和电子阅报栏六大产品线,地域结构上形成立足广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三个圈层。2015年,集团3家媒体品牌价值总和481.96亿,继续位居全国报业集团之首。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深化创新融合 加快转型发展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提出“跳出报业谋融合,扎根传媒促转型”的融合发展思路,积极探索“以传媒树品牌,以园区聚要素,以产业促融合”的融合发展转型路径,全面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岭南文化传承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传统报业集团向现代传媒集团转型发展。

      在内容层面,搭建融合平台,实现立体传播。通过搭建全媒体采编大平台,建设全媒体指挥中心,通过线下物理平台和线上网络平台的一体化运作,有效提升了新闻把关水平和采编运作效率,增强采编之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调配合。

      在渠道上,通过渠道再造,积极推动融合发展。推出金羊网、手机金羊网、两微一端、手机报等各种数字化传播终端产品,上线基于本土“新闻+服务”的客户端产品“羊城派”,努力从原先单一平面传播向立体多元传播转变。

       在运营层面,重塑商业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动媒体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创意产业园开发建设,与传媒品牌资源一起形成独特的商业闭环。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

      内联外拓推进融合

      为应对新兴媒体的冲击以及同业的竞争,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明确提出了以推进“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为数字化转型核心战略目标,通过资源整合、平台建设、技术合作,将报纸与全媒体产品无缝对接,实现新闻产品从平面到网站,再到移动媒体、户外传播的根本改变;通过建立集平面报纸、互联网、手机终端、户外传播和内容版权、广告宣传、物流发行、商务购物、产业园区于一体的产业链,实现中山报业可持续发展。

      围绕“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这个战略目标,中山日报报业集团在基本实现报网融合、新闻采编流程重构再造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多媒体采编一体化采集与共享数据平台、数字报刊历史数据库、报业数字新闻公交联播平台、户外网络视频直播车、“今日中山”移动综合服务手机客户端、“828鲜果”O2O数字电商服务工程、中山报业数字文化产业园等十个重点项目的建设。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

    构建健康医疗产业生态链

  《中国家庭医生》是国内影响最大的医学科普刊物。目前,《中国家庭医生》正进行杂志社的数字出版转型。第一,通过技术融合,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向电子化发展的升级,改变终端传播形态,实现内容展示多元化及渠道资源深度合作;第二,向移动互联网渗透,实现内容与用户、内容与服务的深度结合;第三,承载家庭医生品牌资源,依托健康内容、应用互动功能、移动医疗智慧终端,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健康医疗产业生态链平台。

  下一步,《中国家庭医生》将开展健康媒体整合出版平台建设及产业应用项目,2015年,该项目已成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中国家庭医生》整体思路是,从产业的角度出发,以健康产业为主体,以传媒产业为基础,依托两个产业及两个转变实现整体转型。

  专家寄语

      国家行政学院高级经济师郭全中

      望广东传媒转型领跑全国

      全国的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涌现出很多不同的转型方式。如浙江、上海、湖南等省市的传统媒体就通过互联网+跨界,以互联网为主战场,通过跨界的方式进行转型。而广东的媒体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领跑全国,如今在转型方面也同样思路很好,亮点很多。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先后启动南方网和南方日报融合、“南方+”客户端等重点示范项目,而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思路是“跳出报业谋融合,扎根传媒促转型”,还有作为传媒第一股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等。

      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转型为例,他们以羊城创意产业园作为媒体融合的载体,传统媒体从中结合切入,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创意产业园是新兴产业,朝气蓬勃,为传统媒体注入新的理念和文化内涵。

      过去,广东媒体一直领先全国,相信如今在优秀的“一把手”带领下,广东传统媒体转型一定能找准方向,探索出自己的转型之路,再次领跑全国。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

      媒体转型 “新”字打头

      广东媒体发展在全国处于前列,随着内外形势的转变,传统媒体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动力,出现新的业态和新的融合。广东传统媒体转型可以说紧跟形势,“新”字打头。

      尽管受到新兴媒体和互联网的冲击,但互联网和大数据也反过来推动媒体新业态的涌现。如今,广东不少传统媒体吹响创新发展的号角,推出创新的思路,以大数据作为引擎,形成了互联网+媒体+服务的新业态和新融合。

       未来,广东传统媒体还要围绕“新”字继续做文章,通过体制创新、内容创新、融合创新、人才创新等四方面,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高举岭南文化特色大旗,实现再度突破和成功转型。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首程传统媒体也要去产能

      过去一段时间,广东传统媒体的改革围绕补“短板”发力——报纸时效差,就通过微博端、客户端提速;电视用户黏性差,就在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端口发力。但实践证明在互联网时代,木桶理论不灵了,于是有的媒体就转向做长板。但是眼下传统媒体的技术、资金、人才、体制、机制,哪一块是长板?所以,围绕“木板”打主意没有未来。广东传统媒体改革必须再造系统,包括内容采编系统、出版制作系统、产品分发系统和消费体验系统。

 
      广东传统媒体开始注意到供给侧结构改革。首先,广东传统媒体需要去产能。用户已被暴增的渠道、产品分流了,广告已经被数字新媒体、移动自媒体截走了,依然保持原有的产能只会加大成本效益的背离。其次,广东传统媒体内容生产需要调结构。投入了80%的资源维持的栏目群还换不回20%的收视或广告收益,那些栏目全都要一概保留吗?以广州媒体为例,无论从“十三五”规划看,还是从近期的产品端口看,去产能的节奏已经渐强。

       传统媒体改革,不能定位在找回昨天上。企业已经媒体化了,个人也媒体化了,在这人人皆媒体的时代,传统媒体再怎么折腾都难以回到昨天。传统媒体要敢于面对价值被稀释的现实,大步走向转型。怎么转?增加媒体集团中的企业属性和比重,通过发展媒体企业求生谋变。

友情链接 : 百度新浪深圳点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