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专业艺术图书馆 用数字化抢救绝版资料
发布日期:2017-04-26
点击:1539
发布日期:2017-04-22 来源: 齐鲁晚报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读书日”。4月21日,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微型艺术图书馆举行了开馆仪式。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姜桂成介绍,这个艺术图书馆是公益性的,对公众免费开发,“但这个图书馆不止于读书,我们正在搜集整理的过去70年间济南艺术方面的资料,都会在这个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呈现,许多是绝版,我们在读书的同时,也是在抢救艺术档案。”
与公众分享艺术“成果”
全国范围内鲜见艺术专业图书馆,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微型艺术图书馆?姜桂成说,这个念头来自于十年前在北京出差的一次经历,“十年前我还在济南市曲艺团,整天忙于演出和管理,深感理论学习不足,这对许多表演一线的演员来说都是个问题。有一次到北京出差时逛旧书摊,看到有人论斤卖旧书,卖的是1988年到2001年的戏剧剧本,很多地方都买不到,太珍贵了,我花了200多元,将那100多斤书全买下来,装了两箱子扛回济南。”
自己藏书多了,姜桂成产生了分享的想法,而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也需要更多的艺术资料,“一开始这个图书馆是想为专业艺术院团服务的,但济南艺术院团也就几百人,感觉发挥不了最大效应。”姜桂成说,“现在艺术图书馆是免费面向大众的,其中有一部分书非常珍贵,我们希望把这些分享给爱书人。”
艺术图书馆的设立得到了业界的热烈响应,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原院长李筱萍捐赠了数百本专业书籍,著名编剧吕佩也捐赠了艺术书籍,济南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也送来一些珍贵艺术书籍。
据了解,图书馆以戏剧、戏曲、曲艺、艺术理论为主,涵盖美术、音乐、影视等其他艺术门类,目前已有4000余册艺术图书和刊物。其中有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全套曲谱,是珍贵的专业艺术资料,还有全套的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资料汇编等。姜桂成介绍,馆里还设立了电子图书阅览台与济南市图书馆联网,供读者免费检索电子资料。
数字化抢救珍贵艺术资料
“这个图书馆不止图书。”姜桂成说,“在搜集艺术资料设立艺术图书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老艺术家的珍贵资料,不少已经损毁得很厉害了,比如黑白妞的再传弟子、山东梨花大鼓大家谢大玉的演出照片和音频资料;山东快书大家杨立德、山东琴书大家邓九如的一些资料,还有许多老艺术家之前未被发现的珍贵资料,其中包括数百张图片和许多老唱片,在济南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正在抢救的珍贵资料
姜桂成介绍,济南之所以被称为“曲山书海”,上述提到的老艺术家功不可没,这些珍贵资料中的老照片和老唱片,相当多是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作品,距离现在大多超过60年了,有一些抢救不了就会永远消失了。
对这些珍贵艺术资料的抢救保存,是进行数字化整理,并进入艺术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平台,“许多过去的老唱片材质与现在不一样,进行数字化转换的机器现在都没有了,我们去全国各地找了不少老的转换机器拼成一个新的转换机器,目前正在对这些珍贵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姜桂成说,艺术图书馆为大众提供免费艺术阅读,也是在抢救保存珍贵的艺术资料。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读书日”。4月21日,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微型艺术图书馆举行了开馆仪式。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姜桂成介绍,这个艺术图书馆是公益性的,对公众免费开发,“但这个图书馆不止于读书,我们正在搜集整理的过去70年间济南艺术方面的资料,都会在这个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呈现,许多是绝版,我们在读书的同时,也是在抢救艺术档案。”